人气

【端木蕻良】端木蕻良简介_端木蕻良怎么读

端木蕻良

人物简介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1938年5月,端木与萧红在武汉结婚。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后,端木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人物生平
  1912年9月25日生于辽宁昌图。
  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学生运动。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发表端木蕻良小说处女作《母亲》。
  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曾在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鴜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位置。
  1938年5月,端木蕻良与萧红在武汉结婚。
  1938至1940上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编辑《文摘副刊》。
  1940年,与萧红到香港。
  1940至1942年在香港主编《时代文学》和《大时代文艺丛书》,曾先后参加《力报》、《大刚报》、《求是》的编辑工作。建国后,历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分会副主席。三十年代学习世界语,热心世界语的宣传、推广,1936年曾在《世界》杂志发表文章盛赞世界语,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在报刊上继续写文章宣传世界语。
  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后,端木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地,积极投身于新品有长新品有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诸多中短篇小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
  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深入生活,并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
  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等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而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内外颇多赞誉。
  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在中国国当代文学史上又添重笔。
  1996年10月5日,这位跨越现当代文坛的辽宁籍著名作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端木蕻良怎么读
  端木蕻良[duān mù hòng liáng]“端木蕻良”中的“蕻”应该是第四声hòng,取茂盛的意思。
  
人物评价
  端木蕻良长期不为研究界所重视,既与文坛整体状况有关,又与其个人性格、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但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可以作为一个历史的问题。然而,只要我们阅读完端木蕻良的创作(如八卷本的《端木蕻良文集》)并将其作品置于当时的历史,便会发现端木蕻良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家。只要细心对比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和同时代的作品,就会得出端木蕻良是较早以长篇小说涉及农村经济破产,揭示地主、农民、土匪等复杂关系的作家。
  不仅如此,他关于小说主人公丁宁的性格组合公式,即“民粹主义(虚无主义)+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感伤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丁宁主义。”(注:这个公式在不同版本中并不完全一致)可以作为那个时代青年矛盾心理的一个典型概括。由于在丁宁身上有过多端木蕻良自己的影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读解出两者都有左倾意识,有成为英雄的心理,但它们又偏偏结合在一起。是以,丁宁和端木蕻良又不可避免地体验到一种理想的兴奋与思想的悲悒,进而使其成为长于思索、情感忧郁、优柔寡断的人。端木蕻良在20岁刚过,就可以将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剖析得如此细致、深刻,绝非易事。除了自身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之外,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汲取、融合与精神契合也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端木蕻良与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中国作家曹雪芹有着精神联系那样,端木蕻良作品的独立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探索着一条在精神上通往人民、通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的道路,探索着一条在情感上与底层人民融合的道路”。只有端木蕻良这样的作家,“才没有把这样一个主题庸俗化、简单化,才没有以‘谁投降谁’的方式代替这样一个严肃的、重大的、既是社会历史的也是人性发展的文学主题”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