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

\

简介

  卧冰求鲤最早出《搜神记》,是古老的汉族民间传说故事,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故事,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房玄龄等编撰《晋书》时亦有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还是山东省民间文学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处
  搜神记
  《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书
  《晋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三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二十四孝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卧冰求鲤”故事中的主人王祥被列为24孝子之一,足以证明该故事从元代起就传讲至今。
 
后续
  “在王祥卧冰求鲤之前,孝河本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而在王祥卧鱼的故事被千古传颂后,它便担负起了让孝文化像河水一样源远流长、滋润人心的‘任务’”。王伟勋是王祥的第四十八代孙,对于孝河,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紧傍孝河而建的孝园里,记者看到了河边亭子里“晋元公王祥卧冰处”的石碑,碑后面刻着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据传,王祥卧冰处冬季河水不结冰,而其他水面则冰封如玉,“孝河凝冰”遂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 “原碑是明朝嘉靖年间设立的,后来遭到毁坏,前些年村民们建造了这座亭子,又重新立碑。现在的孝友村也是为了纪念王祥的‘孝’和王览的‘友’,嘉靖年间由双湖村改名为‘孝友村’的。”
 
相关事迹
  十孔藕
  【十孔藕】专为孝心多出一孔
  除了因王祥“卧冰求鲤” 而闻名,孝河所产的白莲藕也是一大特色,尤以肥、细、嫩、脆、甜最为出名。清咸丰年间,孝河白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有趣的是,孝河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藕比别处的多出一孔,为十个孔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来的这一个“孔”,便是“孝心”。2002年6月,孝河白莲藕被临沂市农业局评定为“优质农产品”,并注册“孝河”牌商标。2009年,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莲藕之乡” 荣誉称号,“孝河”牌白莲藕被授予“中国知名品牌”。
  孝友村
  【孝友村】民风纯朴孝闻天下
  在孝河北岸的“孝友祠” ,里面供奉着王祥、王览和王羲之的塑像。68岁的退休教师王孝俊是王祥的第五十代孙,1994年重新修建孝友祠时,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很多村民都会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来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
疑点
  首先是王祥的籍贯。晋朝官到太保的王祥只有一个,是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市),并非宋朝临川人蔡为善在《卧冰池记》中及后世所传:“临川王家村人。”
  其次是有关王祥的孝道。据《晋书》、《三国志》、《资治通鉴》载:“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继母朱氏遇之无道,祥愈恭谨。朱氏子王览年数岁,每见祥被楚挞,则涕泣抱其母,母以非理使祥,览则与祥俱往。及长娶妻,母使祥妻,览妻亦趋而共之,母患之,为之少止。祥渐有时誉,母深疾之。”“汉末遭乱,祥隐居庐江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魏)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委从州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曰:“临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祥始出任,年过五十矣。”后累迁司隶校尉、司空、太尉。魏相国司马昭进爵为晋王,司徒何曾、司空荀凯邀太尉王祥同去祝贺,何、荀见司马昭即拜,独王祥以长揖代礼。王祥说:“吾等魏之三公,王、公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公可则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我不为也!”司马昭也对王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晋代魏,以王祥为太保。“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
 
评说
  王祥的母亲去世后,有了后母朱氏。后母不慈爱,在王祥的父亲前数次说他的坏话。 谮 ,是诋毁的意思。由于这样,王祥又失去了父爱。一次,后母想要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就脱下衣服,躺卧在冰层上来求鱼。冰忽然自己化开,有双鲤跃出。王祥捉到两条鲤鱼,归家供养后母。
  据说,后母不断刁难王祥,她要王祥捕捉黄雀烤给她吃。这是个很难做到的麻烦事情,但是由于孝的感应 ,许多黄雀又自动飞到王祥的帐篷中,王祥又过了一坎。后母还是不放过王祥。家里有一棵果树,据说是李子树,果实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着,不能让一颗果实掉到地上。因此遇到刮风下雨之时,王祥就会奔向果树,抱着果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人心终究不是铁石浇铸成的,王祥的后母终于被一次次的孝行所感动,终至羞愧自己的行为,最后把王祥看成自己亲生的一样。
  在《二十四孝》中有一个主题反复渲染,便是感应 ,孝子的孝行会感动天地万物,并且得到好的回报。这则故事亦是如此,《卧冰求鲤》的故事再次为孝的 感应 提供了又一个例证。当然,这些 感应 的故事大多经过了加工、放大,故不必当真,但是从中可以抽取出一种核心的、合理的智慧,那就是侍奉亲人要顺从、宽容、忍耐,哪怕在刁难、刻薄之下,也能用自己真诚的孝行来化而解之。
  王祥之同父异母弟王览,在四岁时候,见到其兄王祥被母亲鞭挞,常流着眼泪抱住王祥护卫哥哥。等到长大了,都娶了媳妇,朱氏虐待王祥之妻的时候,王览之妻也前往保护。王祥渐渐在当时有了声誉,朱氏更加厌恶他,于是想用毒酒杀害王祥。王览知道这件事情,便想取而先饮,王祥极力争夺,不给其弟。朱氏恐怕自己亲生的儿子王览饮了毒酒,急忙倒掉。从此以后,每次饮食,王览必定自己先尝一下,坐卧必与其兄在一起。朱氏终于感动而后悔,爱王祥也就如同爱王览一样。王祥、王览用自己的孝悌感动了母亲、感化了母亲,使得她重新回归到一个做母亲应该有的道德轨道上来。此中亦然看到,孝子的感化力量是无穷的。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有一个孝友村,这里就是王祥的故里。2006年12月,《卧冰求鲤》这一流传了1700多年的传说,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河凝冰是琅琊八景之一。在孝河莲池边的小亭下,明朝嘉靖年间所立晋元公王祥卧冰处碑依然耸立。这块碑也曾被毁坏,有关人士在附近搜集碎石并谨慎整理,使石碑恢复了原状。另外孝河藕是老城三宝之一。传说那藕有九个眼,比平常的多了一眼,这个眼就是孝眼。另外直到今天,在临沂孝河边还立有一块石碑风雨守李处 ,据传这便是王祥守护那棵李子树的地方。如今王祥的后裔在河边建起了仿古的 孝园 ,建有怀里抱着大鲤鱼的王祥雕塑。孝园内还有孝友祠,此地乃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之所。孝友祠曾因战乱、 文革以及千年风雨的侵蚀而遭到破坏,但是还有几方断裂的古石碑,能够证明此地为王祥故里的物件。
 
其他资料
  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意外发现王祥祠堂及“晋太保孝王祥之碑”等数通石碑。专家称,王祥碑的发现再次印证: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在新安。
  此次文物工作者在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王祥祠堂旧址发现石碑一通,碑阳面刻“晋太保孝王祥之碑”几个大字;右下方刻有“至正三年五月河南府路总管梁宜、达鲁花赤伯答罕等立石”小字;左下方刻有“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谟尔普化书”小字。碑阴面有古诗一首:“为母卧冰希世有,龙天遗鲤感精诚。寄言天下为人子,永继王祥万古名。”据专家研究,“至正”为元顺帝时的年号,伯答罕、崔帖谟尔普化都是蒙古人的名字,因此,此碑应是元代官府于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所立。另外,文物工作者此次在这里还发现“移建晋王太保祠碑”一通,此碑为王祥五十一代孙王雅轩所立,立碑时间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专家认为,西晋的都城是洛阳,而王祥在西晋担任太保之职,且洛阳有王祥河,有王祥祠堂,早在元代,官府就在新安为王祥立碑,王祥后裔也一直生活在新安。种种迹象表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在新安。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介绍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怀橘遗亲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拾葚异器 涌泉跃鲤 闻雷泣墓 乳姑不怠 卧冰求鲤 恣蚊饱血 扼虎救父 啮指痛心 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百里负米 芦衣顺母 鹿乳奉亲 戏彩娱亲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行佣供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