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民俗文化 > 粤剧的起源及发展

粤剧的起源及发展

浅草 2016-06-13
\

粤剧
  粤剧,也叫大戏或广东大戏,它起源于南戏,自明嘉靖年间出现于广东、广西等地。粤剧是集唱做念打、戏台服饰、乐师配乐及抽象形体等表演艺术于一体的我国传统剧种之一。
  在粤剧表演中,最初采用的语言为中原音韵,也叫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年,许多文化人从方便宣扬革命的角度考虑,将粤剧的演唱语言改成了粤语,这样更便于在广州人中间传唱。此后,粤剧广泛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台地区,而且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众多广东华侨分布的地区,粤剧表演也极为盛行。粤剧主要是融汇了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昆山、弋阳、梆子等各种唱腔,并在吸收珠江三角洲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二黄梆子为主的一个戏曲剧种。
  在粤剧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其戏剧派系及代表剧目也在不断丰富。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十年中,粤剧主要分为“过山班” (或称“落乡班”)和“省港大班”两大派系。清末民初之际,粤剧表演史上更是群星闪耀,名伶辈出,相继出现了如千里驹、肖丽湘、小生聪、周玲利、李雪芳等众多著名粤剧演员。其中千里驹有“花旦王”的美誉,李雪芳则同梅兰芳并称为“南雪北梅”。此后,粤剧日益繁荣,其群众基础也越来越广大。
  在粤剧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表演剧目,其中较为经典的有《平贵别窑》、《罗成写书》、《关汉卿》以及《搜书院》等。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粤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 粤剧 起源

日期选择